滑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
2023-04-10 13:06:08 点击数:【滑胎的鉴别治疗】
(一)辨证论治
本病多以滑胎患者未孕时的舌苔脉证结合月经情况为依据进行辨证论治,对男女双方进行系统检查,在排除男方因素后,根据相关结果,结合辨证,实施阶段性、针对性治疗。且治疗上要做到防治结合,预防为主,进行有计划的妊娠,在再次妊娠前以补肾健脾、养血调冲为主。孕后根据辨证立即进行保胎治疗,一般保胎至超过既往堕胎或小产月份的1个月。
1.肾气虚证
辨证要点:屡孕屡堕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或有应期而堕,平素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夜尿频多,月经初潮时间晚,月经后期或稀发,经量少,色淡黯,舌淡,脉沉迟。
治法:补肾益气,调经固冲。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菟丝子、阿胶、续断、桑寄生、杜仲。
中成药:①滋肾育胎丸,每次6,每日2次,口服,连服3个月;②五子衍宗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
2.脾肾两虚证
辨证要点:屡孕屡堕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神倦纳差,面色晦暗萎黄,或有便溏,畏寒肢冷,月经初潮较晚或见月经后期,经行小腹下坠,夜尿频多,舌质淡胖、边有齿痕,脉沉缓无力,尺脉较弱。
治法:补肾健脾,养血安胎。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安奠二天汤(《傅青主女科》)加减。
人参、熟地、白术、阿胶、山药、菟丝子、山茱萸、续断、炙甘草、枸杞、杜仲、白扁豆。
中成药:滋肾育胎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
3.气血两虚证
辨证要点:屡孕屡堕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头晕眼花,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苍白或萎黄,或动则汗出,月经后错,量少,质稀,色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固肾调冲。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合四物汤(《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加减。
菟丝子、阿胶、续断、桑寄生、杜仲、熟地、当归、白芍、川芎。
中成药:①归脾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②八珍颗粒,每次6g,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
4.肾虚内热证
辨证要点:屡孕屡堕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腰膝酸软,心烦少寐,五心烦热,口干咽燥,面赤唇红,形体消瘦,经量或多或少,色深红质稠,孕后可见阴道出血,色深红质稠,舌质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肾育阴,凉血调冲。
方药:保阴煎(《景岳全书》)加减。
生地、熟地、黄芩、黄柏、白芍、续断、山药、阿胶、墨旱莲、菟丝子、甘草。
中成药:①固肾安胎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②知柏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
5.肾虚血瘀证
辨证要点:屡孕屡堕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腰膝酸软,小腹刺痛,或有包块,皮肤粗糙,甚或甲错,月经后错或稀发,经行痛剧,色紫黯,夹血块,舌质紫黯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弦涩。
治法:祛瘀消癥,补肾调冲。
方药: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减。
菟丝子、阿胶、续断、桑寄生、丹参、山萸肉。
中成药:桂枝茯苓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同时配用五子衍宗丸。
6.肾虚湿热证
辨证要点:屡孕屡堕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腰膝酸软,脘腹胀闷,口腻,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补肾调冲,清热利湿。
方药:寿胎丸合茵陈蒿汤(《伤寒论》)加减。
菟丝子、阿胶、续断、山茱萸、熟地、丹参。
中成药:滋肾育胎丸,每次9g,每日3次,口服,连服3个月。
(二)中医外治
穴位埋线法
(1)方法:
一般来说,多在肌肉丰厚部位选穴,且以精简为要,每次选取3~4个穴位,间隔2~4周治疗1次,在整体上起到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的作用。临床上则依据具体辨证结果调整配穴。本方法适用于孕前治疗,孕后一般不用。若必须用,选穴一定要慎重。
(2)辨证取穴
1)肾气虚证:
取命门、肾俞、关元、中极等穴。命门被称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可补肾壮阳,治疗各种肾虚证;肾俞益肾壮阳;关元培补元气,有强壮效果;中极亦有益肾兴阳之效。四穴配伍,补益肾气之力尤强。
2)肾虚血瘀证:
取肾俞、膈俞、大肠俞、命门等穴。肾俞、命门补益肾气;膈俞活血化瘀;大肠俞疏通局部经脉络脉气血。诸穴配合应用,共奏补肾活血之功。
3)脾肾两虚证:
取肾俞、足三里、脾俞等穴。肾俞补肾益气,补先天之本;脾俞健脾益胃,充后天之源;足三里既可养先天、益后天,又可补益气血。三穴合用,可起到补肾健脾养血之效。
4)气血两虚证:
取脾俞、肝俞、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脾俞健脾和胃,脾胃健则气血足;肝俞柔肝养血;足三里调理脾胃,补中益气;三阴交亦可调整脾虚虚弱,且其为足三阴经的交汇之处,刺激该穴可同时加强三经功效。故气血两虚证取此四穴。
5)肾虚内热证:
取三阴交、阴陵泉、关元等穴。三阴交、关元补养精血,壮水以制火;阴陵泉清热益肾。三穴同用,肾虚可补,内热可消。
6)肾虚湿热证:
取阴陵泉、三阴交、曲池、肾俞等穴。阴陵泉清热燥湿益肾;三阴交补益精血,壮水制火;曲池燥化湿热;肾俞补养肾气。四穴共同起到补肾清热燥湿的作用。
(三)针灸治疗
近来研究表明,采取针刺结合中药的方法,可以改善内分泌及免疫异常。穴位埋线本质上为改良式的针灸,其机理、选穴基本相同。因埋针较之针灸不必每日针刺,减少了痛苦,且具有“深纳而久留之,以治顽疾”的效果,故临床多采取埋针方式代替针刺。
如需采取针灸疗法,辨证选穴基本同穴位埋线法。但由于针灸时没有必须在肌肉丰厚部位选穴的限制,故许多肌肉不丰厚部位的有效穴位亦可选用。根据不同辨证选取不同配穴。
但值得注意的是,妊娠后腹部及背部穴位的选择要慎重。
(四)饮食治疗
1.阿胶鸡蛋羹
适用于气血两虚的患者。
2.老母鸡巴戟汤
适用于肾气虚偏于阳虚的患者。老母鸡1只,巴戟天20g,放于鸡肚内,加入适量水,炖煮1.5小时。每周1次。
3.老母鸡墨鱼糯米粥
适用于脾肾两虚的患者。先将鸡与鱼炖烂,再与糯米一同熬粥,每周1~2次。
此外,还应采用西医方法对因治疗,如子宫畸形严重者先行手术治疗畸形;黄体功能不足者,肌内注射黄体酮针改善黄体功能;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口服甲状腺素片;封闭抗体缺乏者,适时行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子宫颈功能不全者,于妊娠第14~16周行子宫颈内口环扎术;抗心磷脂抗体阳性者,口服阿司匹林治疗;高催乳素血症者,采取溴隐亭治疗等。
【名家经验】
1.班秀文经验
班秀文提出治疗滑胎应以未孕先治,固肾为本,既孕防病,已病早治为原则。强调了孕前调理补肾气,护根蒂的重要性。
2.罗元恺经验
罗元恺认为防治之法,应以固肾为主,辅之以健脾益气之法,佐以养血之剂。且提出了孕前若月经不调则先调经,若有他病则先治他病的观点。
3.夏桂成经验
夏桂成强调本病既要重视主要病变的特点,又要重视辨证论治,不仅要保胎成功,还要达到优生优育。临证时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①补养肾气以固先天之本是主要治法,但需与养血相结合;②宁心安神,调节情志,稳定心理,使心肾相济以稳固胎元;③健脾和胃以旺后天之化源,助胎儿生长发育;④关于保胎养胎,优生优育问题,要注意胎禁、胎养和胎教3个方面。
- 上一篇:复发性自然流产可怕吗?
- 下一篇:滑胎可以预防调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