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孕前中医整体调节
2023-04-12 13:52:48 点击数:【助孕前中医整体调节的概述】
有正常性生活,未经避孕而1年未妊娠者,称为不孕症。前人将从未妊娠的原发性不孕称为“全不产”“绝产”“绝嗣”“绝子”等;将曾经有过妊娠,而后未避孕连续1年不孕的继发性不孕称为“断续”。不孕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疑难杂症,病因涵盖女性的排卵障碍、盆腔病理、男性不育、免疫因素和不明原因五大类。临床就诊于生殖医学科门诊的患者,通常根据其年龄、妇科检查、腔内B超检查、输卵管通畅性检查、男方因素,选择从自然周期监测排卵、促排卵,人工授精到IVF-ET等助孕治疗。采取助孕治疗前,中医的整体调节可以改善患者内分泌状态,减少盆腔慢性炎症环境对输卵管解剖及功能的不良影响,避免炎症因子释放影响卵子质量,纠正免疫因素导致的不孕。根据中医整体观思想,脏腑之间相互影响,助孕治疗前的整体调节可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改善肾所主导的女性生殖功能。
【名家经验谈助孕前中医整体调节】
1.夏桂成经验
夏桂成认为,月经周期的循环受阴阳消长规律支配,每一次循环,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发展和提高。助孕前中医整体治疗调整女性周期节律可以提高女性自身阴阳水平,顺利完成阴阳转化,改善心-肾-胞宫轴的整体功能,对于助孕时卵子质量、子宫内膜容受性,以及胚胎在母体内生长均有帮助。夏桂成提出了将女性生殖周期分为7期。行经期以“通调”为要,排除陈旧之应泄经血,通过排泄经血,使重阳的极限状态随经血下泄,达到新的相对性平衡,制定了五味调经汤,药用丹参、赤芍、五灵脂、艾叶、益母草,加入助阳药帮助溶解内膜组织及水液湿浊,如川断、肉桂、紫石英;加入利湿化浊的茯苓、薏苡仁、泽兰叶等。经后期“补虚”固本,养血以养阴,养阴而养精(卵),按调周法应用归芍地黄汤,药用炒当归、白芍、山药、山萸肉、熟地、牡丹皮、茯苓、泽泻,阴虚程度较重选用二甲地黄汤,即再加入制龟甲、制鳖甲。经后中末期加入一定量的助阳药以阳中求阴,常选用归芍地黄汤合菟蓉散或五子补肾丸。经间期“促排”为关键,方法包括活血化瘀、滋阴宁神、养血补肾稍佐活血等,拟排卵汤,药用当归、丹参、赤芍、泽兰叶、茺蔚子、红花、香附等,加入滋肾养阴宁心之品从心肾子宫生殖轴的阴分论治,选择补阴而有流动性者,如柏子仁、鳖甲等味。经前期标本需兼治,在助阳的前提下兼用理气。理气一是为行经期做准备,在于调畅血行,使月经来潮顺畅,二是缓解经前期心肝气郁的反应。而助阳可以保证重阳,以帮助顺利转化,排除经血,方法有以下3种:阴中求阳,临床上常选用右归丸加减,药用熟地、当归、赤芍、白芍、山药、山萸肉、牡丹皮、茯苓、续断、菟丝子、鹿角片、巴戟天等;血中补阳,选用毓麟珠,药用当归、赤芍、白芍、山药、牡丹皮、茯苓、白术、太子参、续断、菟丝子等;气中扶阳,即脾肾双补的方法,选用健固汤、温土毓麟汤加减,药用党参、炒白术、怀山药、神曲、茯苓、巴戟天、覆盆子、菟丝子、鹿角片等。
2.班秀文经验
班秀文认为“种子贵先调经,调经不忘治带”,其调经之法常从肝脾肾着眼,提出调经要补益肾气,以固气血之根基。多用左归饮、右归饮、五子衍宗丸等方,喜用柴胡、合欢花、素馨花等舒肝顺气之品,还要健脾和胃,以助气血之生化,使经源充足,每用归脾汤、人参养荣汤化裁,经带并治之方选用当归芍药散。不孕症为慢性病症,班秀文注重调补肝肾,认为应以平补阴阳为原则,常用五子衍宗丸、归芍地黄汤出入治之,适当加入温化通行之品,如路路通、淫羊藿、巴戟天、香附、川芎、红花等。对于输卵管通而不畅在选用人工授精等助孕技术之前,可选用班秀文常用的方药,如鸡血藤、当归、川芎、桂枝、制附子、刘寄奴、路路通、皂角刺、王不留行、穿破石、猫爪草等活血通络,软坚散结,以提高妊娠率,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促排卵治疗前从调补肝肾着眼,或温肝肾之阳,或滋肝肾之阴,或益肾填精养血,使肝肾阴平阳秘,精充血足,以助排卵。若合并子宫肌瘤或子宫内膜异位症,加用莪术、益母草、苏木、泽兰、鸡血藤、牡丹皮、赤芍、刘寄奴等。
【助孕前中医整体调节的诊疗述评】
(一)助孕前病因病机分析
中医学认为,卵子是生殖之精,藏于肾,其发育成熟与肾精充盛密切相关,而冲任气血和畅则是排卵的条件。肾精亏损,冲任不充;肝气郁结,冲任失于疏泄;气血瘀滞,冲任受阻;脾虚痰浊内生,壅塞冲任胞脉均会导致排卵障碍。可见本病病位在肾,与肝脾有关。肾精亏虚,阴水不足,卵子无以所养,难以发育成熟。肾阳亏虚,排卵缺乏内在动力;或肝气郁结,肝失疏泄,卵子不能疏泄;或冲任气血瘀滞,阻碍卵子排出,均可导致卵子排出障碍。我们认为,在IVF-ET助孕前的降调节阶段,临床症状总属肾虚证,以肾阴虚证为主,兼有肾阳虚证。控制性超排卵时由于短时间内天癸大量分泌,耗损肾之阴阳,使得肾阴更加匮乏,若接受IVF治疗前情绪紧张,常导致肝气疏泄失调,气机不利,冲任失畅。因此,可将助孕阶段的病机总结为肾虚为本,阴虚为主夹有肝郁。
(二)助孕前中医整体调节的优势
中医药应用于现代辅助生育技术中,在助孕前诱导排卵、改善子宫内膜容受性、提高妊娠率、降低西药不良反应等方面均有较好的效果。在IVF-ET助孕中的启动阶段运用中药可减少促性腺激素(Gn)的使用量,提高卵母细胞的质量,减少早发的LH峰出现,增加优质胚胎的数量。控制性超排卵时由于短时间内天癸大量分泌,耗损肾之阴阳,使得肾阴更加匮乏,另外由于患者就诊期间情绪紧张,加之药物对机体内环境的影响,常导致肝气疏泄失调,气机不利,冲任失畅。实施辅助生殖技术前给予中药整体调节,治疗1~2个周期以调整月经周期的节律,有助于获得更多高质量的卵子,有助于创造有利的生殖内环境,还能为胚胎移植营造一个较理想的内分泌环境,提高妊娠率。
(三)治疗方法
临床一般在助孕前3~6个月开始进行中医整体调理。于经后卵泡早期(月经干净后)给予滋阴方,以滋阴益肾养血,促进卵泡发育;当优势卵泡(平均直径≥14mm)出现后,即进入卵泡中晚期,给予本方加红花、川芎、川断、赤芍等以滋阴活血;待卵泡成熟(平均直径≥18mm)后即进入排卵期,予促排汤以促进成熟卵泡的排出;卵泡排出后予补阳方,以益肾助阳健黄体治疗。并于不同阶段结合不同的病理因素,随证加减。滋阴方由当归、白芍、熟地黄、山药、菟丝子等组成。本方着眼点在于促进精卵发育,养血、育阴、填精。加减:脾虚者,去当归,加入丹参、木香、砂仁等健脾之品;肝郁者,可予以柴胡、郁金等疏肝之品;痰湿者,可予以苍术、半夏、陈皮等燥湿之品。亦可随阴虚程度不同,调整补阴药的分量。促排汤由当归、赤芍、山药、川芎、川断、红花、鹿角片等组成。本方重在助阴转阳,同时为阳长服务,功能补肾、助阳、活血。加减:脾虚者,以丹参易当归,稍加健脾之品;肝郁者,加入炒柴胡、广郁金、制香附等疏肝之品;肝阳上亢者,可去鹿角片,加紫石英等平抑肝阳之品;若经间期常有漏红者,则需去红花、当归,加入黑当归、炒荆芥等品。补阳方由川断、杜仲、紫石英、巴戟天等组成。欲助阳者,先当滋阴,此乃阴生阳长之意,在阴血中补阳,则阳得阴助,不仅化源无穷,而且阳气柔和,功能益肾、助阳用。加减:脾虚不运者,加木香、谷芽、枳壳等健脾之品;肝郁者,加香附、广郁金、青皮等疏肝之品;肝阳上亢者,则可加入钩藤、白蒺藜、合欢皮、青龙齿等平抑肝阳之品。
【预防调护】
1.积极治疗月经失调,预防和治疗癥瘕。
2.月经期避免性生活和不必要的生殖道检查。
3.避免婚前和计划外妊娠,防止多次人工流产。
4.注意外生殖器卫生,积极治疗阴道炎、盆腔炎等原发病。
5.加强营养,合理饮食,避免不适当的节食减肥。
6.适当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7.调畅情志,减轻工作压力,避免精神刺激。
8.避免滥用抗生素,防止体内菌群失调和肝肾功能受损。
【古代文献精选】
《素问·上古天真论》:“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证治准绳·胎前》:“所谓天地生物,必有氤氲之时,妇人一月经行一度,必有一日氤氲之候,必乘此时阴阳交合方能有子。”
《石室秘录·论子嗣》:“女子不能生子有十病……一胞胎冷也,一脾胃寒也,一带脉急也,一肝气郁也,一痰气盛也,一相火旺也,一肾水衰也,一任督病也,一膀胱气化不行也,一气血虚而不能摄也。”
《校注妇人良方·求嗣门》:“窃谓妇人之不孕,亦有因六淫七情之邪,有伤冲任,或宿疾淹留,传遗脏腑,或子宫虚冷,或气旺血衰,或血中伏热,又有脾胃虚损,不能营养冲任……各当求其源而治之。”
《景岳全书·妇人规》:“情怀不畅则冲任不充,冲任不充则胎孕不受。可治以养精种玉汤,肝肾同治、精血同补。”
【现代研究进展】
随着对不孕症研究的逐渐深入,医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并结合西医学方法,对不孕症的治疗更加系统化,更加完善。西医学关于不孕症病因的研究主要有阴道因素、子宫颈因素、子宫因素、输卵管因素、排卵因素、免疫性因素,以及社会、心理、精神因素等。对于排卵障碍性疾病多采用促排卵结合改善黄体功能治疗;对于输卵管阻塞、生殖器官畸形等,可采用宫腹腔镜等手术治疗。辅助生殖技术(ART)包括宫内人工授精(IUI)、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卵母细胞胞质内单精子注射(ICSI)、植入前遗传学筛查(PGS)、生殖细胞及胚胎玻璃化冷冻等。对于由于疾病或宫腔内操作导致子宫内膜破坏不可修复者,最新研究,可采用干细胞移植人造子宫内膜的方法以助孕。
- 上一篇:中医促排卵的优势与特色
- 下一篇:中医药在自然周期助孕中的应用